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0
  • 登入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註冊
  • 登入
  • 0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關係對話 (25)
    • 東方心理學 (2)
      • 我讀字升級 (1)
        • 從電影、戲劇看人生 (1)
          • 職場人際關係心理學 (2)
            • 善良心理學 (13)
              •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8)
                • 內耗好累又傷身 (1)
                  • 情緒綁架 (12)
                    • AI與心理 (4)
                      • 鏟子超人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當世界要我們保持熱情和燃燒的時候,其實我們要保持常溫】

                        保持常溫

                        【當世界要我們保持熱情和燃燒的時候,其實我們要保持常溫】

                        2025 Jun 18 關係對話
                        【當世界要我們保持熱情和燃燒的時候,其實我們要保持常溫】
                        這是一個倡導「全力以赴」、「燃燒自己」的時代,仿佛不投入到極致,就等於落後。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不是所有人都能長時間沸騰。
                        ​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情緒耗竭」,長期處於高壓與高效的狀態,會導致心理能量被快速消耗,最終引發焦慮、憂鬱,甚至是慢性倦怠。
                        ​
                        在這樣的背景下,「淡人」與「常溫」的概念顯得尤為重要。
                        ​
                        ▋「淡人」與「常溫」:內耗時代的生存方式
                        「淡人」,不是叫你擺爛、無感或逃避,而是一種更有智慧的生活態度:專注、高效、衝,只為真正重要的一件事情專注。
                        ​
                        不再「面面俱到」,也不再「為別人的期待而活」。
                        ​
                        ​「常溫」,則是一種心靈溫度的穩定感,當全世界都在教你如何沸騰、成功、出圈時,「常溫」反而是一種抵抗內耗的力量。
                        ​
                        榮格說:「真正的自由,是不再被他人期待所牽引。」
                        ​
                        沸騰雖然看似有成就、有亮點,但會讓人快速蒸發自我;而常溫,才是長期幸福與穩定表現的基礎狀態。
                        ​
                        ▋內耗的三大來源:你在哪一種情境失血?
                        根據觀察與個案分析,內耗往往來自以下三種心理機制:
                        ​
                        1. 對失控的過度恐懼:控制狂的折磨
                        有些人一旦事情沒照自己計畫走,便感到焦慮、恐慌,甚至責怪自己與他人。這類人常有「我一定要XX」的強迫性信念。他們活得很用力,也耗得特別快。
                        ​
                        阿德勒曾說過:「追求控制,源於深層的不安全感。」這句話直指那些不容許意外、不容許錯誤的人,真正需要修補的是內在的不安全,而不是事件本身。
                        ​
                        2. 對得失的過度計較:KPI迷思
                        這類人眼中只有結果與回報,若努力無法換得對應價值,會認為自己白費了時間。可是,心理能量的投資,有時不會立即回報,它需要醞釀。
                        ​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高峰經驗的研究中指出:「人生中最深刻的滿足,往往不是來自回報,而是來自投入的當下感。」
                        ​
                        3. 對人際關係的過度焦慮:社群與真實落差
                        有些人習慣用完美形象面對他人,尤其是網路世界裡的自我包裝。一旦真實自己與人設差距過大,內心的矛盾感就會爆發出來。
                        ​
                        這是一種社會比較造成的焦慮,也是一種「想被喜歡」但無法放鬆的心理拉扯。如榮格所言:「你努力成為被喜歡的樣子,卻迷失了真實的自己。」
                        ​
                        ▋如何停止內耗?用行動與狀態管理修補內在裂縫
                        ​
                        1. 直接「進入問題本身」
                        許多內耗其實來自於「不斷想,卻不去做」。焦慮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一直停在焦慮裡。
                        ​
                        以東方心理學為例:對一位高敏感、日主為「辛金」的人來說,只是一則未回的訊息,就足以引發情緒波動。
                        ​
                        解方是什麼?直接處理它。哪怕會錯訊息,就再說一次。哪怕對方冷淡,就先釐清。行動永遠比內心小劇場有力量。
                        ​
                        如維克多·弗蘭克所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段空間。那段空間是我們選擇回應的自由。」
                        ​
                        2. 善用你的人生使用手冊的優勢與心理資源
                        很多人擅長自我批評,卻很少善待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解套」的能力,只是忘了自己有哪些優勢。
                        ​
                        舉例:
                        •有「正官」命格的人擅長掌控進度,就能從組織力著手化解混亂。
                        ​
                        •有「食神」的人喜歡創造與分享,可透過轉換思維、寫作或表達減壓。
                        ​
                        •心理學上也講到「資源導向」,就是在壓力情境中找出自我資源,產生韌性。
                        ​
                        3. 溝通方式的優化:對話應對不是一種標準
                        高情緒的人容易過度詮釋別人的反應,覺得「他是不是不喜歡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其實很多時候,那只是對方回應慢而已。
                        ​
                        與其內耗,不如了解彼此風格。高情緒的主管要即時、有回饋;低情緒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個「OK」。懂得不對號入座,是保護自己的開始。
                        ​
                        ▋活得淡、穩、準,就是幸福的開始
                        要有幸福感,不是靠燃燒自己來證明有價值,而是要找到一種淡定但不冷漠、常溫卻不退縮的狀態。
                        ​
                        成為「淡人」,不是消極,而是選擇不內耗、不迎合、不爭一時的輸贏,而是放下強求、專注當下、保持穩定。你可以:
                        •不執著,不上心:不把所有小事都當作大事處理。
                        ​
                        •不眼紅,不強求:看見他人精彩,但不因此否定自己。
                        ​
                        •不跟風,不包裝:選擇誠實地活著,不必完美,也可以自在。
                        ​
                        阿這不就是榮格說的:「你不是要成為更好的人,而是要成為更完整的人。」
                        ​
                        而所謂完整,就是允許自己在不完美中呼吸,在常溫中行動,在淡定中前行。
                        ​
                        #讓我們一起保持常溫吧
                        #預約寶哥流年諮詢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夢想其實是個假議題,行動才是真港的】

                          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有沒有夢想?」 你得到的答案,往往跟他的年紀、人生經驗與失望程度成正比。 ​ 我們以為夢想是一種浪漫或是一種動力,其實很多人只是活得太空了,需要個理由來解釋「我還想繼續過下去」。

                          • 2025 May 09

                          【 與神明有緣】

                          【 與神明有緣】 神來的靈感 有一天,我的神老婆靈光一閃, 突然問:「能不能請神明到家裡供奉呢?」 於是擲筊請示,想確認是哪位神明。 沒想到,第一個詢問的就是~~~

                          • 2025 Apr 01

                          【清理是對自己的善意】

                          清理,不只是丟掉物品,也是對自己的溫柔善意。這篇文章帶你從斷捨離到心理整理,學會在雜亂的生活裡留白,為自己騰出空間、找回真正需要的平靜。

                          • 2025 Jul 15

                          【如何避免「情緒崩潰」,找到適合 高敏型的壓力管理方式?】

                          【如何避免「情緒崩潰」,找到適合 高敏型的壓力管理方式?】 「別人只是覺得煩,我卻像被壓得喘不過氣……」 這是一位高敏感者和我流年諮詢的傾訴。 ​ ▋當「太敏感」變成一種壓力內爆 高敏感型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比一般人接收更多感官與情緒資訊。這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被「聲音、氣氛、人際互動、責任感、甚至空氣中微妙的情緒」所影響。

                          • 2025 Apr 08

                          【你是在傾聽,還是在承擔?如何不被他人情緒拖垮】

                          「我只是想安慰他,結果自己一整天心情都很糟。」「我是不是太敏感,總是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明明只是朋友抱怨職場不順,你卻整晚輾轉難眠;明明是另一半的低潮期,你卻比對方更焦慮。 當我們太善於傾聽、太容易共感,就可能在無形中從「情緒陪伴」滑入「情緒承擔」,最終不但拖垮自己,還搞亂了關係的節奏。 ​

                          • 2025 Apr 17

                          【🎭付出者收穫的背後居然是情緒勒索】

                          「我可以幫,但不能幫到忘了我自己。付出最舒服的狀態,是我願意、我能做、也不會拖垮我本來該做的事。」

                          • 2025 Apr 21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alifeguide789@gmail.com
                            • 地址: 105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6號6樓
                            • 公司名稱: 禾禾商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