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不停道歉,到重新看見自己】
2025 Jul 06 關係對話
【從不停道歉,到重新看見自己】
她叫未知就這樣稱呼她吧,
是一個來流年諮詢的朋友,
她是丙火卯月的三花。
從小,未知就很懂事,她媽常說:「乖小孩要懂禮貌,要會跟人道歉。」
未知把這句話聽進心裡,牢牢記住:
「不要給人添麻煩,要先說對不起,別讓人不高興。」
剛開始,這只是禮貌。
遇到同學碰撞,她會趕緊說:「對不起。」
打擾到大人談話,她會小聲:「不好意思。」
就連朋友約她吃飯,她也常常先說:「抱歉,要麻煩你了。」
久而久之,道歉變成一種自動反應。
就像一張護身符,幫她在各種人際場合裡「安全過關」。
▋成長經驗的深層影響
在家裡,未知的父母並不嚴厲,但總是希望她「體貼一點」「不要任性」。
•當她想表達意見,大人會說:「小孩子不要頂嘴。」
•當她有需求,媽媽說:「別那麼自私,為別人想想。」
於是,未知學會了把自己的聲音藏起來。
她內心有個聲音說:
「如果我先說對不起,別人就不會生氣,也許就會喜歡我。」
▋出社會的大衝擊
大學畢業後,未知進入一間中型公司,一開始,她是團隊裡最溫柔的那個人。
有錯誤時,她總是第一個說:「是我不好,對不起。」
就算不是她的責任,她也會說:「不好意思,讓大家困擾了。」
主管看在眼裡,覺得她「好用」。
•交代任務時,她從不拒絕
•排班不公平,她默默接受
•被批評時,她只是低頭:「對不起,我再改。」
慢慢地,同事有些人開始得寸進尺。
•當面指責她沒用
•在會議上嘲笑她的意見
•把責任丟給她收拾
那是一段職場霸凌的日子。
她常常在廁所裡偷偷哭,眼淚掉進洗手台,卻還是想著:
「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害大家不開心?」
▋崩潰與轉折
有一天,加班到深夜,她收到主管一句冷冷的簡訊:
「這份報告真爛,重新做。」
她緊握著手機,終於崩潰大哭。
她打電話給大學時的好朋友,聲音顫抖:
「對不起,我打擾你了。」
朋友在電話那頭忽然沉默,然後說:
「未知,你連崩潰都在道歉,你有沒有想過,你其實沒做錯什麼?」
這句話像當頭棒喝。
▋開始改變
在朋友的鼓勵下,未知找了一位諮商心理師。
第一次進諮商室,她習慣性地說:
「不好意思,我覺得自己很糟,對不起,我佔用你的時間。」
心理師溫柔而堅定地問她:
「未知,你願意說說,為什麼你總是先道歉?」
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
•她開始回想,從小到大學到的「體貼」是什麼
•她發現自己其實很害怕失去別人的接納
•她練習分辨:什麼是我的責任,什麼不是
心理師教她停頓。
「在想說對不起之前,先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道歉嗎?」
「如果不用道歉,可以怎麼表達?」
她寫下替代表達:
✅「謝謝你提醒我。」
✅「我懂你的需求。」
✅「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我暫時沒辦法幫忙。」
▋重建新的認知
在職場裡,她開始嘗試設下界線。
當同事甩鍋時,她不再急著道歉,而是平靜回應:
「這部分需要一起釐清責任分工。」
主管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她深呼吸,練習說:
「我需要先完成手上的工作,才能幫上忙。」
剛開始很害怕。
聲音會發抖,心臟會狂跳。
但她發現:
「世界沒有毀滅,對方也沒有真的把我吃掉。」
慢慢地,身邊的人開始尊重她的意見。
她發現自己不再活在「害怕被討厭」的枷鎖裡。
▋蛻變後的自由
幾年後,未知換了一份更適合她的工作,在新的團隊裡,她依然禮貌,但不再卑微,她說「對不起」的時候,是在真正需要承擔的時候。
她說「謝謝」的時候,是為了真誠地看見別人。
有天,一個新人對她說:
「未知姐,我覺得你好溫柔、很體貼,但也好有原則。要怎麼做到?」
未知笑了笑,想起曾經的自己。
她說:
「我曾經很常說對不起,因為我以為自己不夠好,後來我發現,真正的禮貌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尊重彼此的感受
未知終於明白:
✅「對不起」不是用來換取安全感的咒語
✅也不是證明「我沒價值」的習慣
✅而是責任感和同理心的選擇
她不再動不動就道歉。
而是用清楚的聲音,說出真誠的話:
「這是我的責任,我會負責。」
「這不是我的責任,但我願意幫忙。」
「謝謝你。」
這樣的未知,更真實,也更自由。
這裡沒有需要說「不好意思」的地方。
你能問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看見自己的勇氣了。
如果你也常說對不起,看看這些常見的心理特質:
✅高敏感度(HSP,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對他人感受特別敏銳
•害怕冒犯、傷害別人
•預期衝突而先行「柔化」語氣
✅依附焦慮(Attachment Anxiety)
•害怕失去關係
•透過「道歉」來維護對方的接納
•擔心「被拋棄」或「讓人失望」
✅低自尊 / 自我價值感不足
•覺得自己「麻煩」「不該打擾」
•將自我價值建築在討好他人
•過度內化責任
✅順從取向的人格特質(Agreeableness, Big Five 中的友善性高分)
•以維持和諧為優先
•避免衝突
•對他人需求特別敏感
✅過度討好(People Pleasing)
•長期的應對策略
•可能來自早期經驗,學會「壓抑自己」來換取愛、接納或安全
▋溫和的提醒
沒有哪一種性格是「壞」的,但某些行為模式可能已經失去它最初的保護功能。
經常說對不起、抱歉,往往最初是為了維護關係和諧,但如果變成自動化反應,可能:
•模糊了自己的需求
•限制了真誠溝通
•讓自己陷入「次要」或「不重要」的位置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說:
「你願意探索,為什麼你需要用『對不起』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如果不再用這句話,你還能怎麼讓自己被看見、被接住?」
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或是一起想想「在關係裡表達自己」的其他選項。
勇氣不是不道歉,而是知道什麼時候真正需要它。
流年諮詢能特過八字命盤,了解自己的人生使用手冊,因為唯有看見自己,才能正確地使用自己,讓自己天賦自由走上順流。
#心疼自己
#尊重自己
#預約寶哥流年諮詢


她叫未知就這樣稱呼她吧,
是一個來流年諮詢的朋友,
她是丙火卯月的三花。
從小,未知就很懂事,她媽常說:「乖小孩要懂禮貌,要會跟人道歉。」
未知把這句話聽進心裡,牢牢記住:
「不要給人添麻煩,要先說對不起,別讓人不高興。」
剛開始,這只是禮貌。
遇到同學碰撞,她會趕緊說:「對不起。」
打擾到大人談話,她會小聲:「不好意思。」
就連朋友約她吃飯,她也常常先說:「抱歉,要麻煩你了。」
久而久之,道歉變成一種自動反應。
就像一張護身符,幫她在各種人際場合裡「安全過關」。
▋成長經驗的深層影響
在家裡,未知的父母並不嚴厲,但總是希望她「體貼一點」「不要任性」。
•當她想表達意見,大人會說:「小孩子不要頂嘴。」
•當她有需求,媽媽說:「別那麼自私,為別人想想。」
於是,未知學會了把自己的聲音藏起來。
她內心有個聲音說:
「如果我先說對不起,別人就不會生氣,也許就會喜歡我。」
▋出社會的大衝擊
大學畢業後,未知進入一間中型公司,一開始,她是團隊裡最溫柔的那個人。
有錯誤時,她總是第一個說:「是我不好,對不起。」
就算不是她的責任,她也會說:「不好意思,讓大家困擾了。」
主管看在眼裡,覺得她「好用」。
•交代任務時,她從不拒絕
•排班不公平,她默默接受
•被批評時,她只是低頭:「對不起,我再改。」
慢慢地,同事有些人開始得寸進尺。
•當面指責她沒用
•在會議上嘲笑她的意見
•把責任丟給她收拾
那是一段職場霸凌的日子。
她常常在廁所裡偷偷哭,眼淚掉進洗手台,卻還是想著:
「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害大家不開心?」
▋崩潰與轉折
有一天,加班到深夜,她收到主管一句冷冷的簡訊:
「這份報告真爛,重新做。」
她緊握著手機,終於崩潰大哭。
她打電話給大學時的好朋友,聲音顫抖:
「對不起,我打擾你了。」
朋友在電話那頭忽然沉默,然後說:
「未知,你連崩潰都在道歉,你有沒有想過,你其實沒做錯什麼?」
這句話像當頭棒喝。
▋開始改變
在朋友的鼓勵下,未知找了一位諮商心理師。
第一次進諮商室,她習慣性地說:
「不好意思,我覺得自己很糟,對不起,我佔用你的時間。」
心理師溫柔而堅定地問她:
「未知,你願意說說,為什麼你總是先道歉?」
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
•她開始回想,從小到大學到的「體貼」是什麼
•她發現自己其實很害怕失去別人的接納
•她練習分辨:什麼是我的責任,什麼不是
心理師教她停頓。
「在想說對不起之前,先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道歉嗎?」
「如果不用道歉,可以怎麼表達?」
她寫下替代表達:
✅「謝謝你提醒我。」
✅「我懂你的需求。」
✅「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我暫時沒辦法幫忙。」
▋重建新的認知
在職場裡,她開始嘗試設下界線。
當同事甩鍋時,她不再急著道歉,而是平靜回應:
「這部分需要一起釐清責任分工。」
主管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她深呼吸,練習說:
「我需要先完成手上的工作,才能幫上忙。」
剛開始很害怕。
聲音會發抖,心臟會狂跳。
但她發現:
「世界沒有毀滅,對方也沒有真的把我吃掉。」
慢慢地,身邊的人開始尊重她的意見。
她發現自己不再活在「害怕被討厭」的枷鎖裡。
▋蛻變後的自由
幾年後,未知換了一份更適合她的工作,在新的團隊裡,她依然禮貌,但不再卑微,她說「對不起」的時候,是在真正需要承擔的時候。
她說「謝謝」的時候,是為了真誠地看見別人。
有天,一個新人對她說:
「未知姐,我覺得你好溫柔、很體貼,但也好有原則。要怎麼做到?」
未知笑了笑,想起曾經的自己。
她說:
「我曾經很常說對不起,因為我以為自己不夠好,後來我發現,真正的禮貌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尊重彼此的感受
未知終於明白:
✅「對不起」不是用來換取安全感的咒語
✅也不是證明「我沒價值」的習慣
✅而是責任感和同理心的選擇
她不再動不動就道歉。
而是用清楚的聲音,說出真誠的話:
「這是我的責任,我會負責。」
「這不是我的責任,但我願意幫忙。」
「謝謝你。」
這樣的未知,更真實,也更自由。
這裡沒有需要說「不好意思」的地方。
你能問這個問題,就已經是看見自己的勇氣了。
如果你也常說對不起,看看這些常見的心理特質:
✅高敏感度(HSP,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對他人感受特別敏銳
•害怕冒犯、傷害別人
•預期衝突而先行「柔化」語氣
✅依附焦慮(Attachment Anxiety)
•害怕失去關係
•透過「道歉」來維護對方的接納
•擔心「被拋棄」或「讓人失望」
✅低自尊 / 自我價值感不足
•覺得自己「麻煩」「不該打擾」
•將自我價值建築在討好他人
•過度內化責任
✅順從取向的人格特質(Agreeableness, Big Five 中的友善性高分)
•以維持和諧為優先
•避免衝突
•對他人需求特別敏感
✅過度討好(People Pleasing)
•長期的應對策略
•可能來自早期經驗,學會「壓抑自己」來換取愛、接納或安全
▋溫和的提醒
沒有哪一種性格是「壞」的,但某些行為模式可能已經失去它最初的保護功能。
經常說對不起、抱歉,往往最初是為了維護關係和諧,但如果變成自動化反應,可能:
•模糊了自己的需求
•限制了真誠溝通
•讓自己陷入「次要」或「不重要」的位置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說:
「你願意探索,為什麼你需要用『對不起』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如果不再用這句話,你還能怎麼讓自己被看見、被接住?」
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或是一起想想「在關係裡表達自己」的其他選項。
勇氣不是不道歉,而是知道什麼時候真正需要它。
流年諮詢能特過八字命盤,了解自己的人生使用手冊,因為唯有看見自己,才能正確地使用自己,讓自己天賦自由走上順流。
#心疼自己
#尊重自己
#預約寶哥流年諮詢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