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綁架!到底是別人綁架你,還是你綁架你自己?】
2025 Apr 11 未分類
情緒綁架!到底是別人綁架你,還是你綁架你自己?
「我知道我該冷靜,但我就是忍不住情緒爆炸。」
「明明是他不對,為什麼最後都是我道歉、我難過?」
「我為什麼總是把自己逼到這麼累?」
這些,是情緒綁架最真實的現場。
當我們談「情緒綁架」,多半會想到那些讓我們壓力山大的情緒操控者,情緒勒索、冷暴力、打悲情牌。但很多時候,讓我們最難逃脫的綁架者,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什麼是「情緒綁架」?
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在《情緒智商》中提到,「情緒綁架」是當大腦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的反應壓過了理性腦(前額葉皮質)時,人就會陷入一種被情緒掌控的狀態,失去邏輯思考與行為控制能力。
而這種「被綁架」的狀態,可能外在來自他人的情緒攻勢,也可能內在來自我們對自己的無形壓迫。
在團體中是你離不開,還是你怕對不起別人?
阿信向來是團體中的熱心人物,無論是什麼樣的社群都會積極參與,無論是幹部或是活動一個接一個,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即使早已身心俱疲,她仍然咬牙撐下來。
身邊的朋友勸她:「妳可以離開專注自己的發展,沒有人會責怪你。」但她總說:「我走了,大家會很麻煩,我不想辜負他們的期待。」
直到有一次,辦活動時出了小差錯,她忍不住在聚會後獨自落淚。她明明努力做到最好,卻覺得沒人真正理解她的疲憊。
後來在一次心理輔導中她才說出:「我其實很早就想退出了,但我總是怕離開會讓人失望,好像那就是我不夠負責任、不夠好。」
這不是團體綁架了她,而是她內心那個「不想讓任何人失望」的自己,在不斷綁架自己。
📌對應理論:焦慮型依附與責任過度認同,在關係中把別人的期待視為自己的責任,導致情緒耗竭卻無法抽離。
總是無法拒絕的她,其實綁架了自己
櫻桃是一位工作能力強的專案經理,也是朋友圈裡的「萬能小幫手」。同事加班她會自願留下幫忙,朋友失戀她會半夜開車陪聊。
但久而久之,她開始對每個「求助」都感到壓力。她會因為無法說「不」而焦慮,也會因為對方沒感激她而心生怨懟。
某次,她對閨蜜爆氣:「我都這麼幫妳了,妳怎麼還說我不夠貼心?」
原來,看似是被朋友情緒綁架的她,其實是自己不願拒絕、不願失去被需要的價值感,而讓自己成為自我犧牲者。
📌對應理論: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稱之為「取悅型性格」,源於對被愛的渴望與被拒絕的恐懼。
為什麼我們會讓自己「情緒綁架自己」?
1️.恐懼被討厭,壓抑真實需求
→ 表面「配合」、內心「憤怒」,長期下來爆炸是遲早的事。
2️.內在標準過高,自我要求綁架行動
→ 永遠覺得「不夠好」、「不可以脆弱」,讓情緒找不到出口。
3️.過度反芻,情緒誤判現實
→ 過去的傷害如果沒有處理,就會在現在的互動裡一次次重播,讓人誤以為「現在也一樣危險」。
那我們該怎麼做?如何擺脫情緒綁架?
🔹 1. 問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情緒的放大?
每當情緒劇烈升起時,請先停一下,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現在的情緒,真的來自眼前這件事嗎?
•是不是某個過去的情境,被這個場面喚醒了?
•我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練習「拆解情緒」,讓你從情緒中走出來,而不是溺在裡面。
🔹 2. 畫出「情緒界線地圖」
試著在筆記本畫出三圈:
•【我該負責的】:我的情緒、我的行為、我的需求
•【我可以關心的】:對方的情緒、他人的回應
•【我不該承擔的】:別人的選擇、他人的評價
🌱每次卡住時,看著地圖,提醒自己:我可以溫柔,但不需要為所有人負責。
🔹 3. 練習「溫柔地拒絕自己內心的壓迫者」
你可以寫下一段話給自己:
「我知道你想保護我,不想我失敗、被拒絕、受傷。
但現在,我想試著做一點不一樣的選擇。
我允許自己表達、不完美,也允許自己,不必每次都撐住別人。」
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從「內在和解」開始脫困的第一步。
千萬要記住不要再用情緒懲罰自己
給親愛的你,
或許你曾經真的被人情緒勒索,
但更多時候,是你自己不知不覺地,成為了那個勒索自己的人。
不允許自己累、不准自己說不、不容許自己失控……
這些內心的高壓指令,其實正是你綁架你自己的證據。
但從今天開始,你可以選擇:
✅理解情緒,而不是任它綁架你
✅對自己溫柔,而不是成為自己的敵人
✅誠實面對內心,而不是壓抑到爆炸
📌試試看這樣做:
1.寫下最近讓你情緒失控的一次經驗,問問自己:「我真正的感受是什麼?我有對自己太嚴格嗎?」
2.設定一個情緒界線的練習:當你覺得委屈、壓力大時,先說出「我需要一些空間」
3.每週練習一次「自我對話」:寫信給內心的那個過度要求的小我,練習放下控制
想讓你記得的最後一句話是:
「讓你受傷的從來不是情緒,而是你忘了自己也值得被好好對待。」💙
#你今天被自己勒索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我知道我該冷靜,但我就是忍不住情緒爆炸。」
「明明是他不對,為什麼最後都是我道歉、我難過?」
「我為什麼總是把自己逼到這麼累?」
這些,是情緒綁架最真實的現場。
當我們談「情緒綁架」,多半會想到那些讓我們壓力山大的情緒操控者,情緒勒索、冷暴力、打悲情牌。但很多時候,讓我們最難逃脫的綁架者,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什麼是「情緒綁架」?
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在《情緒智商》中提到,「情緒綁架」是當大腦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的反應壓過了理性腦(前額葉皮質)時,人就會陷入一種被情緒掌控的狀態,失去邏輯思考與行為控制能力。
而這種「被綁架」的狀態,可能外在來自他人的情緒攻勢,也可能內在來自我們對自己的無形壓迫。
在團體中是你離不開,還是你怕對不起別人?
阿信向來是團體中的熱心人物,無論是什麼樣的社群都會積極參與,無論是幹部或是活動一個接一個,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即使早已身心俱疲,她仍然咬牙撐下來。
身邊的朋友勸她:「妳可以離開專注自己的發展,沒有人會責怪你。」但她總說:「我走了,大家會很麻煩,我不想辜負他們的期待。」
直到有一次,辦活動時出了小差錯,她忍不住在聚會後獨自落淚。她明明努力做到最好,卻覺得沒人真正理解她的疲憊。
後來在一次心理輔導中她才說出:「我其實很早就想退出了,但我總是怕離開會讓人失望,好像那就是我不夠負責任、不夠好。」
這不是團體綁架了她,而是她內心那個「不想讓任何人失望」的自己,在不斷綁架自己。
📌對應理論:焦慮型依附與責任過度認同,在關係中把別人的期待視為自己的責任,導致情緒耗竭卻無法抽離。
總是無法拒絕的她,其實綁架了自己
櫻桃是一位工作能力強的專案經理,也是朋友圈裡的「萬能小幫手」。同事加班她會自願留下幫忙,朋友失戀她會半夜開車陪聊。
但久而久之,她開始對每個「求助」都感到壓力。她會因為無法說「不」而焦慮,也會因為對方沒感激她而心生怨懟。
某次,她對閨蜜爆氣:「我都這麼幫妳了,妳怎麼還說我不夠貼心?」
原來,看似是被朋友情緒綁架的她,其實是自己不願拒絕、不願失去被需要的價值感,而讓自己成為自我犧牲者。
📌對應理論: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稱之為「取悅型性格」,源於對被愛的渴望與被拒絕的恐懼。
為什麼我們會讓自己「情緒綁架自己」?
1️.恐懼被討厭,壓抑真實需求
→ 表面「配合」、內心「憤怒」,長期下來爆炸是遲早的事。
2️.內在標準過高,自我要求綁架行動
→ 永遠覺得「不夠好」、「不可以脆弱」,讓情緒找不到出口。
3️.過度反芻,情緒誤判現實
→ 過去的傷害如果沒有處理,就會在現在的互動裡一次次重播,讓人誤以為「現在也一樣危險」。
那我們該怎麼做?如何擺脫情緒綁架?
🔹 1. 問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情緒的放大?
每當情緒劇烈升起時,請先停一下,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現在的情緒,真的來自眼前這件事嗎?
•是不是某個過去的情境,被這個場面喚醒了?
•我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練習「拆解情緒」,讓你從情緒中走出來,而不是溺在裡面。
🔹 2. 畫出「情緒界線地圖」
試著在筆記本畫出三圈:
•【我該負責的】:我的情緒、我的行為、我的需求
•【我可以關心的】:對方的情緒、他人的回應
•【我不該承擔的】:別人的選擇、他人的評價
🌱每次卡住時,看著地圖,提醒自己:我可以溫柔,但不需要為所有人負責。
🔹 3. 練習「溫柔地拒絕自己內心的壓迫者」
你可以寫下一段話給自己:
「我知道你想保護我,不想我失敗、被拒絕、受傷。
但現在,我想試著做一點不一樣的選擇。
我允許自己表達、不完美,也允許自己,不必每次都撐住別人。」
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從「內在和解」開始脫困的第一步。
千萬要記住不要再用情緒懲罰自己
給親愛的你,
或許你曾經真的被人情緒勒索,
但更多時候,是你自己不知不覺地,成為了那個勒索自己的人。
不允許自己累、不准自己說不、不容許自己失控……
這些內心的高壓指令,其實正是你綁架你自己的證據。
但從今天開始,你可以選擇:
✅理解情緒,而不是任它綁架你
✅對自己溫柔,而不是成為自己的敵人
✅誠實面對內心,而不是壓抑到爆炸
📌試試看這樣做:
1.寫下最近讓你情緒失控的一次經驗,問問自己:「我真正的感受是什麼?我有對自己太嚴格嗎?」
2.設定一個情緒界線的練習:當你覺得委屈、壓力大時,先說出「我需要一些空間」
3.每週練習一次「自我對話」:寫信給內心的那個過度要求的小我,練習放下控制
想讓你記得的最後一句話是:
「讓你受傷的從來不是情緒,而是你忘了自己也值得被好好對待。」💙
#你今天被自己勒索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