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敏感特質
【高敏感不是缺點,而是天賦:學會擁抱你的特質】
2025 Mar 28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高敏感不是缺點,而是天賦:學會擁抱你的特質】
你有沒有被說過這樣的話:
「你太敏感了,能不能別想太多?」
「怎麼一點小事就受影響?」
「你就是玻璃心,別人根本沒那個意思!」
如果你是高敏感族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在這個崇尚「理性」、「抗壓」的社會裡,高敏感的人常被貼上「太情緒化」、「適應力差」的標籤,甚至被迫偽裝成不敏感的樣子,好讓自己融入人群。
但如果告訴你,這份「敏感」其實是一種天賦呢?
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在 1996 年提出「高敏感特質」的概念,並指出 約 15% 到 20% 的人 生來就具有這種特質。HSP 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比一般人更加深入,對環境細節、情緒變化、甚至微小的不協調都特別敏銳。
他們往往是 感知力強的觀察者、共情能力高的支持者,甚至擁有極強的創造力與直覺力。
關鍵不在於「改變」你的敏感,而在於 如何擁抱這份特質,並將它轉化為你的優勢。
在我們人生使用手冊中,最簡單先分辨的就是陰陽,高敏型HSP的人都會是陰天干地支多或是日主月令是陰特質的人為高敏型特質多。
敏感帶來的壓力,來自對自己的誤解
HSP 容易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太脆弱」、「是不是應該變得更強大」。
但事實上,高敏感本身並不是壞事,真正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是我們 對自己的誤解。
舉個例子,你是否曾因為「別人說話的語氣」而難受一整天?是否經常「照顧別人的感受」到最後,卻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這些困擾,來自於高敏感者的大腦對外界訊息的「深度處理模式」。
HSP 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會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分析與反思,導致他們容易陷入「情緒過載」的狀態。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你的大腦天生如此。
但換個角度想,這種特質讓 HSP 在許多領域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例如藝術、諮詢、教育、創意產業,甚至在任何需要「理解人心」的工作中,都能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我好朋友小芸,從「玻璃心」到成為最受信賴的心理諮商師:
小芸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小就被家人說「想太多」、「太容易受影響」,她曾經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批評,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進入心理學領域後,她發現自己對來訪者的情緒特別敏感,能夠察覺對方語氣中的微妙變化,甚至在對方還沒開口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他的內在壓力。
一開始,她以為這是一種負擔,因為她總是無意間背負了別人的痛苦。但後來,她學會運用這種特質,在諮詢過程中提供更深刻的共鳴,幫助來訪者更快地找到內心的問題點。
現在,她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人生燈塔」,因為她的敏感,讓她擁有了真正的「理解力」。
她說:「如果過去的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敏感,那麼今天的我,可能根本無法成為一名好諮商師。」
這個世界不需要你「變得不敏感」,而是需要你學會如何運用這份特質。
高敏感者如何從「內耗」轉為「力量」?
如果高敏感者只是一直「接收」外界的情緒與資訊,而沒有適當的過濾,確實容易陷入壓力與內耗。但這並不代表你要改變自己,而是要找到適合的方式來管理這份敏感。
小婕學會保護自己後,成為更好的團隊領導者
小婕是一名設計總監,天生對細節非常敏感,總能第一時間察覺出設計上的瑕疵,並給出精準的修改建議,同事們都佩服他的直覺,認為她的「敏銳度」是團隊中最有價值的存在。
但她自己卻過得很痛苦,因為她對批評特別敏感,每當客戶對她的作品提出意見,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影響到創作信心。
有時候,她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客戶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是不是我不夠好?」這些負面的自我對話,讓她在職場上壓力倍增。
後來她學完了東方心理學,學會了區分「個人價值」與「工作表現」,她告訴自己:「客戶的反饋是針對設計,不是針對我這個人。」
還學會 設立界線,不再讓每一條批評都影響到內心的自我價值。當她開始這樣做後,發現自己不但能更理性地處理負面回饋,還能更自信地與客戶溝通。
高敏感者的力量,不是來自「降低敏感」,而是來自「學會選擇該接受什麼、不該接受什麼」。
如何擁抱你的高敏感天賦?
1️.停止自我批評,重新定義你的敏感
敏感不是脆弱,而是更強的感知力、更深的理解力,重新看待這份特質,你才不會一直與自己對抗。
2️.學會設立界線,不讓自己過度消耗
當你察覺自己正在吸收太多外界的情緒時,提醒自己:「這些情緒是我的嗎?還是別人的?」適時地抽離,給自己一個喘息空間。
3️.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你的優勢
HSP 在適合的領域裡會發光發熱,例如創意產業、心理諮詢、教育、醫療等,關鍵是找到讓你可以運用敏感的地方,而不是讓它變成你的負擔。
讓你的敏感成為力量
如果你是一個高敏感者,請記住:這個世界不需要你變得「更堅強」或「更鈍感」,它需要的是 你真正發揮自己的特質,讓你的敏感成為一種力量。
從今天開始,與自己和解,擁抱你的敏感,它是你與世界連結的禮物。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哪種高敏型人格,請找寶哥預約認識自己的人生使用手冊。
#今天你發現了你的敏感天賦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你有沒有被說過這樣的話:
「你太敏感了,能不能別想太多?」
「怎麼一點小事就受影響?」
「你就是玻璃心,別人根本沒那個意思!」
如果你是高敏感族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在這個崇尚「理性」、「抗壓」的社會裡,高敏感的人常被貼上「太情緒化」、「適應力差」的標籤,甚至被迫偽裝成不敏感的樣子,好讓自己融入人群。
但如果告訴你,這份「敏感」其實是一種天賦呢?
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在 1996 年提出「高敏感特質」的概念,並指出 約 15% 到 20% 的人 生來就具有這種特質。HSP 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比一般人更加深入,對環境細節、情緒變化、甚至微小的不協調都特別敏銳。
他們往往是 感知力強的觀察者、共情能力高的支持者,甚至擁有極強的創造力與直覺力。
關鍵不在於「改變」你的敏感,而在於 如何擁抱這份特質,並將它轉化為你的優勢。
在我們人生使用手冊中,最簡單先分辨的就是陰陽,高敏型HSP的人都會是陰天干地支多或是日主月令是陰特質的人為高敏型特質多。

HSP 容易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太脆弱」、「是不是應該變得更強大」。
但事實上,高敏感本身並不是壞事,真正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是我們 對自己的誤解。
舉個例子,你是否曾因為「別人說話的語氣」而難受一整天?是否經常「照顧別人的感受」到最後,卻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這些困擾,來自於高敏感者的大腦對外界訊息的「深度處理模式」。
HSP 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會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分析與反思,導致他們容易陷入「情緒過載」的狀態。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你的大腦天生如此。
但換個角度想,這種特質讓 HSP 在許多領域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例如藝術、諮詢、教育、創意產業,甚至在任何需要「理解人心」的工作中,都能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小芸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小就被家人說「想太多」、「太容易受影響」,她曾經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批評,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進入心理學領域後,她發現自己對來訪者的情緒特別敏感,能夠察覺對方語氣中的微妙變化,甚至在對方還沒開口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他的內在壓力。
一開始,她以為這是一種負擔,因為她總是無意間背負了別人的痛苦。但後來,她學會運用這種特質,在諮詢過程中提供更深刻的共鳴,幫助來訪者更快地找到內心的問題點。
現在,她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人生燈塔」,因為她的敏感,讓她擁有了真正的「理解力」。
她說:「如果過去的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敏感,那麼今天的我,可能根本無法成為一名好諮商師。」


如果高敏感者只是一直「接收」外界的情緒與資訊,而沒有適當的過濾,確實容易陷入壓力與內耗。但這並不代表你要改變自己,而是要找到適合的方式來管理這份敏感。

小婕是一名設計總監,天生對細節非常敏感,總能第一時間察覺出設計上的瑕疵,並給出精準的修改建議,同事們都佩服他的直覺,認為她的「敏銳度」是團隊中最有價值的存在。
但她自己卻過得很痛苦,因為她對批評特別敏感,每當客戶對她的作品提出意見,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影響到創作信心。
有時候,她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客戶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是不是我不夠好?」這些負面的自我對話,讓她在職場上壓力倍增。
後來她學完了東方心理學,學會了區分「個人價值」與「工作表現」,她告訴自己:「客戶的反饋是針對設計,不是針對我這個人。」
還學會 設立界線,不再讓每一條批評都影響到內心的自我價值。當她開始這樣做後,發現自己不但能更理性地處理負面回饋,還能更自信地與客戶溝通。


1️.停止自我批評,重新定義你的敏感
敏感不是脆弱,而是更強的感知力、更深的理解力,重新看待這份特質,你才不會一直與自己對抗。
2️.學會設立界線,不讓自己過度消耗
當你察覺自己正在吸收太多外界的情緒時,提醒自己:「這些情緒是我的嗎?還是別人的?」適時地抽離,給自己一個喘息空間。
3️.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你的優勢
HSP 在適合的領域裡會發光發熱,例如創意產業、心理諮詢、教育、醫療等,關鍵是找到讓你可以運用敏感的地方,而不是讓它變成你的負擔。

如果你是一個高敏感者,請記住:這個世界不需要你變得「更堅強」或「更鈍感」,它需要的是 你真正發揮自己的特質,讓你的敏感成為一種力量。
從今天開始,與自己和解,擁抱你的敏感,它是你與世界連結的禮物。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哪種高敏型人格,請找寶哥預約認識自己的人生使用手冊。
#今天你發現了你的敏感天賦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