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關係對話 (21)
    • 東方心理學
      • 善良心理學 (10)
        • 從電影、戲劇看人生 (1)
          •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8)
            • 內耗好累又傷身 (1)
              • 情緒綁架 (11)
                • AI與心理 (4)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AI與心理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2025 May 20 AI與心理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解構自我效能感崩塌與AI威脅話語下的心理衝擊
                  ​
                  ▋當你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已經「被落下了」?
                  ​
                  打開社群媒體、職場群組,滿滿的都是這些句子:
                  •「這個任務,AI 也可以自動完成。」
                  •「這工具根本不用人做了。」
                  •「你不學AI,就等著被淘汰。」
                  ​
                  有時候,你甚至還沒開始行動,就已經在心裡宣判了自己的「不夠好」。
                  ​
                  這不是因為你懶惰或能力差,而是我們正被一種更隱性的心理機制影響:自我效能感下降(Decline in Self-Efficacy)。
                  ​
                  ▋自我效能感為什麼會崩塌?
                  心理學家 Bandura 曾定義「自我效能感」為:「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與相信程度」。
                  ​
                  ▋AI發展正對這種信念造成三大打擊:
                  ​
                  1. 比較模型的失衡
                  AI 總是「全知全能、不會累、做得快」,而人是「會怕、會累、會出錯」的。這種不對等的比較,使人容易產生「我怎麼做都不如AI」的內在推論。
                  ​
                  2. 未來價值的模糊
                  當一個行業開始被說「會被AI取代」,即便還沒發生,也足以讓人懷疑自己投入的努力是否還有價值。
                  ​
                  3. 學習動機被抽離
                  越是覺得跟不上,就越提不起勁學習。這是「習得性無助」的前兆(Seligman, 1972),也是焦慮與憂鬱的溫床。
                  ​
                  ▋與論文研究對話
                  我正在撰寫的論文方向《大學生對AI職場取代威脅的共情反應與壓力因應策略之關聯性研究》中就提到:
                  ​
                  「面對AI威脅時,若個體傾向產生高程度的共情反應(如焦慮、擔憂),而缺乏有效的因應策略,會顯著降低其自我效能評估。」
                  ​
                  相關文獻:
                  • Chin et al. (2022) 指出,AI技術愈先進,愈容易誘發員工對自我能力與職涯未來的「功能性質疑」。
                  ​
                  • Vicsek & Gábor (2022) 發現知識工作者的焦慮指數與 AI 相關話語暴露程度呈正相關。
                  ​
                  • Bandura (1997) 強調,自我效能感的強弱,是個體面對壓力情境時能否採取積極行動的決定性因素。
                  ​
                  ▋從心理學觀點逆轉焦慮三步驟
                  ​
                  ✅ 1. 停止「AI神化」的比較模式
                  AI 是工具,不是對手。它快,但你可以深;它準,但你可以連結與創造。
                  ​
                  ✅ 2. 重新建立自我效能迴路
                  從「我還不會」→「我可以試試看」,用小挑戰成功經驗重建內在信心。
                  ​
                  ✅ 3. 記得:「能被AI取代的,從來都不該只靠技能」
                  真正無法被取代的,是你的 觀點、情感、領導力與人性溫度。
                  ​
                  ▋我們都會有懷疑人生的時候,但重點是在建立自我信念
                  你不是太弱,是在這個準備大躍進的AI時代,還不習慣相信自己的獨特價值。
                  ​
                  AI 的崛起,或許是讓人焦慮的轉折,但也可能是你重建人生的契機,我們人生歷程都不斷的與財神爺擦身而過,也許這次可以好好地掌握時機喔!
                  ​
                  #AI與心理
                  #和寶哥一起準備論文
                  ​
                  ​
                  ​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天道酬善】

                    選擇善良:決定你的人生格局與人性光譜 什麼決定一個人的道德高度?哲學家康德認為,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自由選擇善惡的能力。 ​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該不該讓座給?是否揭露職場黑幕?面對網絡暴力時選擇沉默還是發聲?這些日常選擇決定了我們的人性光譜。

                    • 2025 Mar 13

                    【善良的迴力鏢-善力引爆】

                    【善良的迴力鏢-善力引爆】 小武是一名餐廳服務生,他總是以真誠的態度對待顧客。有一天,一位疲憊的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來用餐,小武主動幫她哄孩子,讓她能夠安心吃飯。

                    • 2025 Mar 23

                    【善良的行動是不掙扎】

                    【善良的行動是不掙扎】 運將阿正有一天載到了一位急躁的乘客,對方因為趕時間,一路上不停催促,甚至出言不遜。面對這種情況,阿正沒有選擇頂嘴或辯解,而是以平穩的態度開車,並溫和地回應:「我會盡量讓您準時到達,但安全最重要。」

                    • 2025 Mar 24

                    【情緒綁架!到底是別人綁架你,還是你綁架你自己?】

                    「我知道我該冷靜,但我就是忍不住情緒爆炸。」 「明明是他不對,為什麼最後都是我道歉、我難過?」 「我為什麼總是把自己逼到這麼累?」 這些,是情緒綁架最真實的現場。

                    • 2025 Apr 11

                    【高敏感者的愛:深度連結,還是情感綁架?】

                    「我只是太在意對方了,但為什麼最後變得這麼累?」,這是我一個找我流年諮詢的朋友的真心喊話。 敏感的人,更容易愛得用力,也更容易受傷 高敏感者在感情裡,往往給得很深、愛得很滿。他們擁有過人的同理心與洞察力,能感受對方的情緒變化,甚至在對方還沒說出口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他心裡的波動。

                    • 2025 Apr 10

                    【當世界要我們保持熱情和燃燒的時候,其實我們要保持常溫】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情緒耗竭」,長期處於高壓與高效的狀態,會導致心理能量被快速消耗,最終引發焦慮、憂鬱,甚至是慢性倦怠。

                    • 2025 Jun 18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alifeguide789@gmail.com
                      • 地址: 105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6號6樓
                      • 公司名稱: 禾禾商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