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0
  • 登入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註冊
  • 登入
  • 0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關係對話 (25)
    • 東方心理學 (2)
      • 我讀字升級 (1)
        • 從電影、戲劇看人生 (1)
          • 職場人際關係心理學 (2)
            • 善良心理學 (13)
              •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8)
                • 內耗好累又傷身 (1)
                  • 情緒綁架 (12)
                    • AI與心理 (4)
                      • 鏟子超人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AI與心理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2025 May 20 AI與心理
                        【不是你太弱,是AI讓你懷疑人生】
                        解構自我效能感崩塌與AI威脅話語下的心理衝擊
                        ​
                        ▋當你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已經「被落下了」?
                        ​
                        打開社群媒體、職場群組,滿滿的都是這些句子:
                        •「這個任務,AI 也可以自動完成。」
                        •「這工具根本不用人做了。」
                        •「你不學AI,就等著被淘汰。」
                        ​
                        有時候,你甚至還沒開始行動,就已經在心裡宣判了自己的「不夠好」。
                        ​
                        這不是因為你懶惰或能力差,而是我們正被一種更隱性的心理機制影響:自我效能感下降(Decline in Self-Efficacy)。
                        ​
                        ▋自我效能感為什麼會崩塌?
                        心理學家 Bandura 曾定義「自我效能感」為:「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與相信程度」。
                        ​
                        ▋AI發展正對這種信念造成三大打擊:
                        ​
                        1. 比較模型的失衡
                        AI 總是「全知全能、不會累、做得快」,而人是「會怕、會累、會出錯」的。這種不對等的比較,使人容易產生「我怎麼做都不如AI」的內在推論。
                        ​
                        2. 未來價值的模糊
                        當一個行業開始被說「會被AI取代」,即便還沒發生,也足以讓人懷疑自己投入的努力是否還有價值。
                        ​
                        3. 學習動機被抽離
                        越是覺得跟不上,就越提不起勁學習。這是「習得性無助」的前兆(Seligman, 1972),也是焦慮與憂鬱的溫床。
                        ​
                        ▋與論文研究對話
                        我正在撰寫的論文方向《大學生對AI職場取代威脅的共情反應與壓力因應策略之關聯性研究》中就提到:
                        ​
                        「面對AI威脅時,若個體傾向產生高程度的共情反應(如焦慮、擔憂),而缺乏有效的因應策略,會顯著降低其自我效能評估。」
                        ​
                        相關文獻:
                        • Chin et al. (2022) 指出,AI技術愈先進,愈容易誘發員工對自我能力與職涯未來的「功能性質疑」。
                        ​
                        • Vicsek & Gábor (2022) 發現知識工作者的焦慮指數與 AI 相關話語暴露程度呈正相關。
                        ​
                        • Bandura (1997) 強調,自我效能感的強弱,是個體面對壓力情境時能否採取積極行動的決定性因素。
                        ​
                        ▋從心理學觀點逆轉焦慮三步驟
                        ​
                        ✅ 1. 停止「AI神化」的比較模式
                        AI 是工具,不是對手。它快,但你可以深;它準,但你可以連結與創造。
                        ​
                        ✅ 2. 重新建立自我效能迴路
                        從「我還不會」→「我可以試試看」,用小挑戰成功經驗重建內在信心。
                        ​
                        ✅ 3. 記得:「能被AI取代的,從來都不該只靠技能」
                        真正無法被取代的,是你的 觀點、情感、領導力與人性溫度。
                        ​
                        ▋我們都會有懷疑人生的時候,但重點是在建立自我信念
                        你不是太弱,是在這個準備大躍進的AI時代,還不習慣相信自己的獨特價值。
                        ​
                        AI 的崛起,或許是讓人焦慮的轉折,但也可能是你重建人生的契機,我們人生歷程都不斷的與財神爺擦身而過,也許這次可以好好地掌握時機喔!
                        ​
                        #AI與心理
                        #和寶哥一起準備論文
                        ​
                        ​
                        ​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二十秒的心理奇蹟:決賽場上的教練對話,寫下經典

                          這段對話該被收入每一本教練手冊裡,也該成為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情緒對話典範,因為人生的場上,我們都會不斷遇見卡住的時刻、抖動的時候、壓力襲來的瞬間。

                          • 2025 Aug 25

                          【每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一本教科書】

                          最後的你,會越來越明白: •對你好的人,是來照亮你 •傷你的人,是來雕塑你 •留下的人,是你的家人 •離開的人,是你的導師

                          • 2025 May 15

                          成為自己的版本:脫離他人期待,活出屬於你的快樂人生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成為你真正的自己,意味著放下那些社會強加的角色。」所謂「自己的版本」,並不是一個成功的頭銜、一份人人稱羨的薪水,或是一套乖巧聽話的人設。真正的「自己版本」是讓你內心平靜、自由、快樂的樣子。是你能說:「這是我,我接受我自己,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 2025 Jul 02

                          【非群是種天賦】

                          當「不合群」成了標籤,從小到大,你是不是也聽過這樣的評語:你不合群、怎麼總是自己一個人、要學著融入大家。 在華人教育裡,集體是一種安全感,是社會化的必修課,班級要整齊劃一,社團要熱熱鬧鬧,連畢業典禮都要唱到嗓子啞掉才算圓滿,這也是作者在書裡提到”歸屬”和”融入群體的幻覺” 在這種集體氛圍裡,總有人默默在旁邊想:「我是不是壞掉了?」我發現我自己越大越有這種傾向,那我會不會是作者說的O人呢?

                          • 2025 Sep 15

                          【高敏型在人際關係中的優勢與挑戰:如何不讓自己成為犧牲者?】

                          【高敏型在人際關係中的優勢與挑戰:如何不讓自己成為犧牲者?】 「有時候,我真的很羨慕那些可以不在意別人感受的人。」一位高敏感者的心聲

                          • 2025 Apr 05

                          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

                          網路上一片罵聲,圍繞著這次國文作文題目,說真的,出這種題目,的確像是自帶翻車的節奏,但既然罵都罵了,換個角度來看,或許會有新的趣味。

                          • 2025 Sep 10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alifeguide789@gmail.com
                            • 地址: 105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6號6樓
                            • 公司名稱: 禾禾商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