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0
  • 登入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註冊
  • 登入
  • 0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關係對話 (25)
    • 東方心理學 (2)
      • 我讀字升級 (1)
        • 從電影、戲劇看人生 (1)
          • 職場人際關係心理學 (2)
            • 善良心理學 (13)
              •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8)
                • 內耗好累又傷身 (1)
                  • 情緒綁架 (12)
                    • AI與心理 (4)
                      • 鏟子超人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你是在傾聽,還是在承擔?如何不被他人情緒拖垮】

                        情緒勒索

                        【你是在傾聽,還是在承擔?如何不被他人情緒拖垮】

                        2025 Apr 17 情緒綁架

                        【你是在傾聽,還是在承擔?如何不被他人情緒拖垮】
                        「我只是想安慰他,結果自己一整天心情都很糟。」「我是不是太敏感,總是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明明只是朋友抱怨職場不順,你卻整晚輾轉難眠;明明是另一半的低潮期,你卻比對方更焦慮。
                        ​
                        當我們太善於傾聽、太容易共感,就可能在無形中從「情緒陪伴」滑入「情緒承擔」,最終不但拖垮自己,還搞亂了關係的節奏。
                        ​
                        ▋情緒共感 vs 情緒共生:關鍵差異
                        心理學家 Paul Ekman 提出:「”共感”是理解他人的感受,但不必與之合而為一。」
                        ​
                        當你共感一個人,你知道對方難過、痛苦,並給予陪伴與理解;但當你進入”共生”狀態,你會感覺對方的情緒彷彿是自己的責任,非解決不可。
                        ​
                        這種心理界線模糊的狀態,會讓人過度牽連、失去自我,甚至造成長期壓力與關係耗竭。
                        ​
                        ▋愛人低落,她比當事人還著急
                        姍姍和男友交往三年,男友最近因為工作不順,經常沉默、情緒低落。
                        ​
                        姍姍每天想方設法安慰、開導他,甚至晚上偷哭,害怕對方崩潰。
                        ​
                        她說:「我只要看到他那樣,我就吃不下、睡不著,好像我也快要一起垮了。」
                        ​
                        後來,男友漸漸恢復,她卻徹底崩潰:「我撐了這麼久,怎麼最後是我倒下來?」
                        ​
                        📌 姍姍的狀態屬於「情緒共生」,她以為愛是要「感受對方所有感受」,卻忘了先保有自己的空氣。
                        ​
                        久而久之,她的自我能量被榨乾,反而無法長久支持這段關係。
                        ​
                        ▋當同事的垃圾桶,讓她天天帶著情緒回家
                        doris是公司裡大家最愛傾訴的人,不管是職場煩惱、情感失衡,大家都找她聊。
                        ​
                        她也總是很熱心地陪伴、分析,甚至會把別人的問題帶回家,思考怎麼幫忙解決。
                        ​
                        但久而久之,她變得易怒、焦慮、常頭痛,卻說不上哪裡不舒服。
                        ​
                        直到某天她看了一本書,才驚覺:「我不是在傾聽,我是在背別人的情緒。」
                        ​
                        📌 doris進入「情緒承擔者」角色太久,造成所謂的”情緒疲勞”。
                        ​
                        這在高度同理心的工作者或助人者中特別常見,若沒有意識到,會嚴重耗損心理健康。
                        ​
                        ▋如何建立情緒界線?學會「聽見」但不「吸收」
                        💡 1. 用「我聽見了」代替「我要幫你」
                        ​
                        當對方說:「我真的快受不了。」 你可以回應:
                        「我聽見你很難過,我陪你,但我相信你有能力慢慢走出來。」
                        ​
                        這樣的回應既溫柔又劃界,讓對方知道你支持他,但不等於你要扛下他的問題。
                        ​
                        ▋💡 2. 在心裡畫一條界線:這是我的 vs 這是他的
                        ​
                        當你感受到焦慮、煩躁時,問自己三個問題:
                        • 這個情緒是從我內在來的,還是被對方帶來的?
                        • 我能同理他,但這是不是我該解決的事?
                        • 如果我不介入,他還有沒有其他支持資源?
                        ​
                        🌀 這種自我覺察練習,可以幫你回到自己的核心。
                        ​
                        ▋💡 3. 保有「情緒後設」能力
                        所謂後設,就是「觀察我在感受什麼」。 當你覺得快被情緒淹沒時,試著在心中說:
                        ​
                        「我現在感覺沉重,這可能是因為我太想幫助對方,但我也需要照顧自己。」
                        ​
                        把自己從情緒的漩渦中拉出來,是一種成熟的情緒分離練習。
                        ​
                        ▋溫柔不是犧牲,陪伴也不等於承擔
                        你可以是一個溫暖的人,一個會傾聽的人,但你不需要把每個人情緒都帶回自己身上。
                        ​
                        傾聽是陪伴的開始,但界線是陪伴能夠持久的關鍵。
                        ​
                        真正成熟的愛,是懂得保有自己,也尊重別人有自我修復的力量。
                        ​
                        📌 你可以這麼做:
                        🔹 回想最近一次你被別人情緒影響的經驗,問問自己:「我是在傾聽,還是在承擔?」
                        ​
                        🔹 練習對他人說出這句話:「我很在乎你,我願意陪你,但我也需要照顧自己的情緒。」
                        ​
                        🔹 把這篇文章傳給你那個總是在照顧別人、卻很少照顧自己的朋友,提醒他:
                        ​
                        你的溫柔,不該是耗盡自己換來的。
                        ​
                        #你今天的情緒是共生還是共感呢
                        ​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善良的成本】

                          【善良的成本】 善良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但過度的善良可能會讓個體承受心理、情感、甚至經濟上的負擔。當一個人無條件地付出善意,卻忽略自身的極限時,這種善良可能會演變為「取悅症候群」或「情緒勞動」。因此,理解善良的成本並學會如何平衡,是讓善良發揮最大效益的關鍵。

                          • 2025 Mar 21

                          【我得了鏟後憂鬱原來是善意與正義的後遺症】

                          「回到家不停看著脆的河流會一直想哭。」這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許多從光復或災區歸來者最真實的經歷。

                          • 2025 Oct 05

                          【如何避免「情緒崩潰」,找到適合 高敏型的壓力管理方式?】

                          【如何避免「情緒崩潰」,找到適合 高敏型的壓力管理方式?】 「別人只是覺得煩,我卻像被壓得喘不過氣……」 這是一位高敏感者和我流年諮詢的傾訴。 ​ ▋當「太敏感」變成一種壓力內爆 高敏感型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比一般人接收更多感官與情緒資訊。這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被「聲音、氣氛、人際互動、責任感、甚至空氣中微妙的情緒」所影響。

                          • 2025 Apr 08

                          【不是我嘴賤,是你需要清醒!】

                          互嗆式友誼,才是真正的情感肌肉訓練 根據最新心理學研究指出,那些平時會互相開玩笑、吐槽彼此的朋友,其實有著一般人300倍以上的坦白與忠誠度。

                          • 2025 Apr 23

                          成為自己的版本:脫離他人期待,活出屬於你的快樂人生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成為你真正的自己,意味著放下那些社會強加的角色。」所謂「自己的版本」,並不是一個成功的頭銜、一份人人稱羨的薪水,或是一套乖巧聽話的人設。真正的「自己版本」是讓你內心平靜、自由、快樂的樣子。是你能說:「這是我,我接受我自己,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 2025 Jul 02

                          痛苦與喜悅,其實是同一陣線的

                          AI時代,我們更需要主動思考,這篇研究不是要我們拒絕使用AI,而是提醒我們:使用AI時,千萬不能放棄思考的責任。

                          • 2025 Jun 19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alifeguide789@gmail.com
                            • 地址: 105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6號6樓
                            • 公司名稱: 禾禾商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