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 🙋關於寶哥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開運小物
  • 🚨最新消息
  • 📞聯絡寶哥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關係對話 (25)
    • 東方心理學 (1)
      • 善良心理學 (13)
        • 從電影、戲劇看人生 (1)
          •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8)
            • 內耗好累又傷身 (1)
              • 情緒綁架 (12)
                • AI與心理 (4)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痛苦與喜悅,其實是同一陣線的

                  AI與心理

                  痛苦與喜悅,其實是同一陣線的

                  2025 Jun 19 AI與心理
                  痛苦與喜悅,其實是同一陣線的
                  最近,我正在經歷人生兩個讓我又苦又甜的修行。
                  ​
                  一、寫論文,痛到懷疑人生
                  碩士論文寫到一半,有時真的很想把筆電丟出去。
                  ​
                  當你需要寫出嚴謹的邏輯架構、引用有根據的文獻,還要保持整體的理論一致性時,那種對大腦的折磨,真的不是開玩笑。
                  ​
                  你不只是在寫字,而是在逼迫自己的神經元進行重組。
                  ​
                  尤其是當你找不到支撐的研究、當論述卡住、當你懷疑整個研究方向是否正確……那是一種會讓你對未來焦慮、對自己失望的「深層疼痛」。
                  ​
                  但神奇的事情也在這時發生了。
                  ​
                  你會開始長出新的腦回路。
                  ​
                  你會突然發現某篇論文剛好可以補上你的架構缺口,然後你反覆修改、思考、推翻又建立,這個過程,不只是在寫一篇論文,更像在重新鍛鍊你對世界的認知方式。
                  ​
                  剛好最近讀到一篇論文非常打中我:
                  《Your Brain on ChatGPT:當你把腦交給AI後,會發生什麼?》
                  ​
                  這篇研究探討:
                  ​
                  當人們寫作時,使用 ChatGPT、Google 或完全不用任何工具時,對腦部活動、記憶、歸屬感與學習效果的差異。
                  ​
                  研究設計相當縝密,把參與者分成三組:
                  ​
                  ChatGPT 組:只能用 ChatGPT
                  搜尋引擎組:只能用 Google
                  大腦組: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只能靠自己的知識
                  ​
                  每位參與者進行三次寫作任務,第四次再進行「互換組別」,用 EEG 腦波儀追蹤腦部反應與認知變化。
                  ​
                  🔍 結果令人震驚,也令人省思:
                  🧠 1. 認知連結下降
                  使用 ChatGPT 的參與者,在腦部活性與連結程度是最弱的。
                  ​
                  尤其是 α 與 β 波段的活躍度明顯下降,顯示他們的思考、判斷與資訊整合力變差了。
                  ​
                  甚至在第 4 次實驗時,這些人即使不再使用 ChatGPT,他們的腦神經活性也沒有恢復。
                  ​
                  🧠 2. 記憶與引述能力大幅下滑
                  在第一場實驗中,83.3% 使用 ChatGPT 的人無法正確引述自己剛寫完的文章內容,
                  而其他組(搜尋引擎與大腦組)只有 11.1% 出現同樣問題。
                  ​
                  也就是說寫完就忘記,因為不是他們思考出來的。
                  ​
                  🧠 3. 文章歸屬感低
                  只有一半 ChatGPT 組的人覺得「這篇文章是我寫的」。
                  ​
                  大腦組則有 89% 表示:「是的,這完全是我的思考成果。」
                  ​
                  🧠 4. 認知債務正在默默累積
                  ChatGPT 用起來很快,但你用的是未來的腦力來換現在的效率。
                  ​
                  久而久之,思考力變差、記憶力退化、內容無法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
                  這場研究說:
                  「當你過度依賴 ChatGPT,雖然可以寫得更快,但你寫得越多,你會越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AI時代,我們更需要主動思考
                  這篇研究不是要我們拒絕使用AI,而是提醒我們:使用AI時,千萬不能放棄思考的責任。
                  ​
                  我自己的觀察是:
                  AI是一股浪潮,不是要取代我們,而是逼我們更要學會有哲學性地思考,還有辨識資訊正確與否的能力。
                  ​
                  還有如何與AI共處?如何用它來輔助我們的洞察與創造,而不是被它馴化?
                  ​
                  二、開始運動:痛苦的另一種樣貌
                  除了寫論文,我也開始恢復運動。
                  ​
                  請了教練後,每次做波比跳、徒手深蹲、轉體伸展……我都被虐到懷疑人生,幾乎每次都進入缺氧狀態(笑)。
                  ​
                  但我知道,這份「痛苦」其實是一種甜蜜的負荷。
                  這不只是改變身材,更是對自己的負責任:用主動的苦,換掉被動的病痛。
                  ​
                  如果你不主動對身體負責,人生會用「疾病」的方式讓你負責。
                  所以,運動的苦,是讓你越來越健康的苦。
                  ​
                  ✨你要選哪一種痛?
                  寫論文時的大腦痛苦,其實是在訓練你成為一個更思辨的人。
                  ​
                  運動時的身體痛苦,是為了讓你遠離未來更難承受的痛。
                  ​
                  無論是認知上的痛苦,還是身體上的疼痛,其實都是喜悅的起點,只是穿著不討喜的外衣而已。
                  ​
                  。選擇哪一種痛,由你決定
                  但只要你願意承擔這份「甜蜜的苦」,你就會在痛中,找到真正屬於你的喜悅與成長。
                  ​
                  如果這篇文章有打中你,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正在經歷哪一種「痛」,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那個也正在與痛苦共處的朋友。
                  ​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段文字,會不會是他熬過今天的那道光。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我們好像聊了很多,卻沒說過真心話。】

                    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說:曾幾何時,我們和身邊的人是「無話不談」的。

                    • 2025 Jul 15

                    【夢想其實是個假議題,行動才是真港的】

                    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有沒有夢想?」 你得到的答案,往往跟他的年紀、人生經驗與失望程度成正比。 ​ 我們以為夢想是一種浪漫或是一種動力,其實很多人只是活得太空了,需要個理由來解釋「我還想繼續過下去」。

                    • 2025 May 09

                    【AI焦慮時代,你的心理肌肉夠強壯嗎?】

                    當 AI 一波波更新,從 ChatGPT 到自動化決策,你是否也出現這些症狀? •容易心煩氣躁? •開始懷疑自己的專業價值? •明知道應該學,但遲遲無法行動?

                    • 2025 May 19

                    【人生沒有後悔藥】

                    你是否曾在深夜裡對自己說:「早知道當初就……」那個沒說出口的告白、那次不敢投的履歷、那場來不及參加的道別……我們以為人生很長,還有時間可以慢慢來。可到頭來,人生最讓人難受的,往往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沒有做什麼。

                    • 2025 Jul 24

                    【趕快遠離這五種正在吸乾你運氣的人】

                    今天就是要告訴你辨識「吸你運」的人長什麼樣,快點把他們請出你的人生吧。

                    • 2025 May 06

                    【🎭付出者收穫的背後居然是情緒勒索】

                    「我可以幫,但不能幫到忘了我自己。付出最舒服的狀態,是我願意、我能做、也不會拖垮我本來該做的事。」

                    • 2025 Apr 21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alifeguide789@gmail.com
                      • 地址: 105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6號6樓
                      • 公司名稱: 禾禾商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胡靖韋人生使用手冊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