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敏感特質
【高敏型的「情緒海綿效應」:如何不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2025 Mar 29 高敏感人的心理狀態
【高敏型的「情緒海綿效應」:如何不被別人的情緒影響?】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跟情緒低落的朋友聊完天,自己也感到沉重,甚至整天都提不起勁。
在辦公室裡,察覺到主管心情不好,自己也變得焦慮不安。
走進一個低氣壓的環境,還沒有人說話,就已經感受到壓迫感。
如果這些經歷讓你感到熟悉,那麼你很可能擁有 「高敏感特質」,並且經常受到「情緒海綿效應」的影響。
這種現象指的是 高敏感者容易像「海綿」一樣,吸收周圍人的情緒,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內在狀態。
這種能力讓高敏型在人際關係中擁有極高的共情力,但如果不懂得如何管理,就會讓自己不斷被外在情緒拉扯,最終導致情緒內耗、身心疲憊。那麼,該如何調整,才能讓自己不再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呢?
為什麼高敏型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
高敏感者的大腦與一般人不同,在神經科學的研究中,高敏型的 鏡像神經元系統特別活躍,這讓他們能夠迅速感知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甚至在對方沒有明說的情況下,也能「讀懂」對方的內心狀態。
高敏型的杏仁核也比一般人更敏感,這部分大腦與情緒反應有關,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如他人的情緒、聲音、氣氛會觸發強烈的內在反應。
換句話說,當別人感到憂鬱時,高敏感者的大腦會「自動同步」到這種情緒,並且不自覺地內化它,彷彿這種情緒本來就屬於自己一樣。
但,這真的是我們的情緒嗎?還是我們只是「吸收」了別人的情緒?
從「情緒吸收者」變成「界線設立者」
小雅是一名護理師,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病患及家屬的情緒,有時是焦慮,有時是悲傷,甚至是憤怒。
剛開始工作時,她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對病患的情緒產生共鳴,當病患痛苦時,她的心也揪成一團,當家屬崩潰時,她甚至會忍不住掉淚。
她發現,這種情緒的吸收讓她每天回到家都精疲力盡,即使沒有發生什麼事,她的心情也會一直處於低落狀態。
後來,她開始學習一個重要的概念:「區分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的情緒。」她告訴自己:「我可以理解病人的痛苦,但這並不代表我要承擔這份痛苦。」
她開始每天在心裡提醒自己:「這是對方的情緒,而不是我的情緒。」當她發現自己開始被別人的情緒影響時,她會用深呼吸法來穩定自己,並在心中想像一道防護牆,幫助自己不再無意識地「吸收」情緒。
現在小雅,依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護理師,但她不再因為別人的情緒而耗盡自己,她學會了照顧別人的同時,也保護自己的心理能量。
「善良不是承擔別人的痛苦,而是學會在理解對方的同時,也尊重自己的界線。」
如何不讓自己變成「情緒海綿」?
高敏感者無法完全阻止自己去感受別人的情緒,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減少被影響的程度。
1. 覺察:這是我的情緒,還是別人的?
當你開始感受到某種情緒時,試著問自己:
•「這是我的情緒嗎?」
•「這種情緒是從哪裡來的?」
•「我本來有這種感受嗎,還是剛剛才開始?」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區分:「這是來自內心的情緒,還是只是來自環境的影響?」
2. 設立「情緒界線」
在心理學中,界線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對 高敏型 來說,設立界線並不代表冷漠,而是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共情而耗盡能量。
你可以這樣做:
當朋友向你傾訴時,提醒自己「我是支持者,不是承擔者」。
當環境低氣壓時,提醒自己「我不一定要進入這種情緒」。
與其吸收別人的情緒,不如把專注力放回自己的呼吸、身體感受。
很多人會問我,寶哥你做流年諮詢這麼多,都不會吸收到負面情緒嗎?那你都怎麼辦呢,上述的方式就是我在做諮詢的時候時常這樣做,非常實用。
3. 建立「情緒防護罩」
這是一個心理學中常見的自我保護技巧,尤其適合 高敏型:
1️.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被一個透明的保護罩包圍。
2️.這個保護罩可以讓愛與理解進來,但不會讓負面能量穿透。
3️.每當你察覺自己開始吸收別人的情緒時,提醒自己:『我選擇保護我的內在空間』。
這個方法不只是一種想像,而是一種「心理提醒機制」,讓你在潛意識中學會區分「我的」與「別人的」情緒。
從「焦慮型共鳴」到「穩定型陪伴」
阿哲是一名老師,他的學生們有時會因為考試壓力而焦慮不安,每次看到學生情緒不穩,他自己也會跟著緊張,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後來,他學會了一個方法:「當我感覺到別人的焦慮時,我要用更穩定的能量去回應,而不是跟著焦慮。」
現在,當學生向他訴苦時,他不會急著吸收對方的情緒,而是深呼吸後,用溫和的語氣說:「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們來想辦法一起解決。」
這樣的轉變,讓他不再成為「焦慮的擴大器」,而是成為「穩定的支持者」。
高敏感者最大的力量,不是「感受更多」,而是「如何選擇回應方式」。
行動呼籲:善待自己的內在空間
如果你是一名高敏感者,請記住:
你可以感受別人的情緒,但你不必背負它。
你可以同理別人,但你不必為了別人而消耗自己。
從今天開始,練習「區分」、「設立界線」,並學會如何守護自己的能量,讓你的敏感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力量。
#你今天區分設立界限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如果這些經歷讓你感到熟悉,那麼你很可能擁有 「高敏感特質」,並且經常受到「情緒海綿效應」的影響。
這種現象指的是 高敏感者容易像「海綿」一樣,吸收周圍人的情緒,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內在狀態。
這種能力讓高敏型在人際關係中擁有極高的共情力,但如果不懂得如何管理,就會讓自己不斷被外在情緒拉扯,最終導致情緒內耗、身心疲憊。那麼,該如何調整,才能讓自己不再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呢?

高敏感者的大腦與一般人不同,在神經科學的研究中,高敏型的 鏡像神經元系統特別活躍,這讓他們能夠迅速感知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甚至在對方沒有明說的情況下,也能「讀懂」對方的內心狀態。
高敏型的杏仁核也比一般人更敏感,這部分大腦與情緒反應有關,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如他人的情緒、聲音、氣氛會觸發強烈的內在反應。
換句話說,當別人感到憂鬱時,高敏感者的大腦會「自動同步」到這種情緒,並且不自覺地內化它,彷彿這種情緒本來就屬於自己一樣。
但,這真的是我們的情緒嗎?還是我們只是「吸收」了別人的情緒?

小雅是一名護理師,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病患及家屬的情緒,有時是焦慮,有時是悲傷,甚至是憤怒。
剛開始工作時,她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對病患的情緒產生共鳴,當病患痛苦時,她的心也揪成一團,當家屬崩潰時,她甚至會忍不住掉淚。
她發現,這種情緒的吸收讓她每天回到家都精疲力盡,即使沒有發生什麼事,她的心情也會一直處於低落狀態。
後來,她開始學習一個重要的概念:「區分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的情緒。」她告訴自己:「我可以理解病人的痛苦,但這並不代表我要承擔這份痛苦。」
她開始每天在心裡提醒自己:「這是對方的情緒,而不是我的情緒。」當她發現自己開始被別人的情緒影響時,她會用深呼吸法來穩定自己,並在心中想像一道防護牆,幫助自己不再無意識地「吸收」情緒。
現在小雅,依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護理師,但她不再因為別人的情緒而耗盡自己,她學會了照顧別人的同時,也保護自己的心理能量。


高敏感者無法完全阻止自己去感受別人的情緒,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減少被影響的程度。

當你開始感受到某種情緒時,試著問自己:
•「這是我的情緒嗎?」
•「這種情緒是從哪裡來的?」
•「我本來有這種感受嗎,還是剛剛才開始?」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區分:「這是來自內心的情緒,還是只是來自環境的影響?」

在心理學中,界線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對 高敏型 來說,設立界線並不代表冷漠,而是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共情而耗盡能量。
你可以這樣做:



很多人會問我,寶哥你做流年諮詢這麼多,都不會吸收到負面情緒嗎?那你都怎麼辦呢,上述的方式就是我在做諮詢的時候時常這樣做,非常實用。

這是一個心理學中常見的自我保護技巧,尤其適合 高敏型:
1️.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被一個透明的保護罩包圍。
2️.這個保護罩可以讓愛與理解進來,但不會讓負面能量穿透。
3️.每當你察覺自己開始吸收別人的情緒時,提醒自己:『我選擇保護我的內在空間』。
這個方法不只是一種想像,而是一種「心理提醒機制」,讓你在潛意識中學會區分「我的」與「別人的」情緒。

阿哲是一名老師,他的學生們有時會因為考試壓力而焦慮不安,每次看到學生情緒不穩,他自己也會跟著緊張,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後來,他學會了一個方法:「當我感覺到別人的焦慮時,我要用更穩定的能量去回應,而不是跟著焦慮。」
現在,當學生向他訴苦時,他不會急著吸收對方的情緒,而是深呼吸後,用溫和的語氣說:「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們來想辦法一起解決。」
這樣的轉變,讓他不再成為「焦慮的擴大器」,而是成為「穩定的支持者」。


如果你是一名高敏感者,請記住:
你可以感受別人的情緒,但你不必背負它。
你可以同理別人,但你不必為了別人而消耗自己。
從今天開始,練習「區分」、「設立界線」,並學會如何守護自己的能量,讓你的敏感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力量。

#你今天區分設立界限了嗎
#人生使用手冊
#東方心理學
#30秒識人術
#種子讀心術
#流年諮詢
0則留言